昆明高级技工学校
校园动态

校园动态

您的位置 \ 

我校领导、教师参加由市人局组织的“双元制教育师资职业技能提升研究”赴德培训

2016-11-15
浏览次数:




 

2016年10月16日至11月5日,我校4位领导、教师参加了由昆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的主题为“双元制教育师资职业技能提升研究”赴德国培训。全团共16名学员,分别来自于市属技工学校、职业高中和职业中专的高级讲师。通过学习,收获颇丰:

一、培训的主要收获

1、对德国双元制教育的再认识

在职业教育领域,德国“双元制”教育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也广为他国学习借鉴。这种企业与学校联合培养人才的职业教育体制,为德国经济,特别是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持,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加,失业率的增加,而德国年轻人失业率在欧洲是最低的,这主要得益于双元制的职业教育体制。

所谓“双元制”教育是指职业培训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培训中心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即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双元制”教育将学生所学与企业所需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和企业有了更多的交集,能够接触生产第一线、学习实用技能,从而能大大提高其就业适应能力。

德国的职业教育法规定,每一个人就业前都必须经过职业培训,并通过考核合格后才能就业。完成中学阶段(完成中学阶段需9年或10年,根据个人资质或各州的规定有差异)学习的学生可以有两种形式的职业培训选择,其一是选择继续上完全制中学(高中阶段),之后上大学,进行全时制(全部在学校——单元制)的职业培训,这类人员称为学生,其二是选择初级职业培训——双元制职业培训,这类人员称为学徒。每年中学毕业生选择双元制职业培训的人员超过50%,目前德国开展双元制培训的职业有330多个。

2、对德国行业协会的认识

在德国,任何一家企业都必须加入行业协会,最早的手工业协会成立于1897年,目前各州最大的协会是手工业协会(HWK)和工商业协会(IHK),有的企业根据其经营内容还要同时加入相关的不同协会。行业协会是一个“自治的公法机构(最高级别的国家法人资格)”,行业协会有自己的结构组织、自己的章程、全面的专业知识、颁布行业的准则规定(如行会所属专业的教学大纲、考试要求等)、法律监督等,行业协会的三大职责是:公共管理、利益代表、为会员提供服务。

中学毕业的学生要选择双元制职业培训,需到相关企业寻找学徒学位,当有企业同意接收其为学徒,则与企业签订学徒工合同(未满18岁的学生由其父母代签),合同详细约定了双方的权利、义务、培训时间、地点、内容及培训方式和要求等,企业将合同报行业协会批准后,中学毕业学生便获得了学徒学位。成为学徒的双元制职业培训学生,企业将为其提供部分培训费用和学徒工资。行业协会对其进行监督并对履行合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协调和解决。

德国的双元制初级职业培训学制为3——3.5年。双元制职业培训的考试、成绩认定及证书发放由各行业协会负责。考试分为期中考试和结业考试两种。培训到1.5——2年时进行期中考试,培训完成时进行结业考试。学徒如考试不合格有一次补考机会,在期中考试经补考还不合格时,将建议学徒改学其他专业;结业考试合格后由行业协会颁发合格证书(各专业的合格证上有自己的LOGO),证书在全国通用,取得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后学徒与原企业的学徒工合同即履行完毕,其可以与原企业或其他企业签订劳动合同。

3、对企业主的必备条件认识

在德国要注册一家企业,必备条件之一是企业主必须有大师傅证书。获得大师傅证书的途径:通过初级职业培训并获得证书、有5年以上的企业工作经历、经过2年的大师傅培训并通过培训考核。企业主必须为大师傅带来的好处是,企业主对企业(行业)的规范、标准一清二楚,对产品质量要求一清二楚,从而保证了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质量。

4、对双元制职业培训师资的认识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为业界广泛认可,不仅源于它体制上的优势(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学生由企业招收,企业须为学徒提供工资和部分培训费),还源于以下几个特点:培训组织上两个机构结合(企业和职业学校);培训方式上工学结合(学徒期间,75%左右时间在企业,25%左右时间在职业学校);培养对象上双重身份结合(培训对象既是企业学徒,又是职业学校学生);培训师资上两类教师结合(实训教师——师傅与理论教师)。

从事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教师和师傅资格认证标准非常严格,要担任企业实训教师(师傅),除须不低于大学本科学历外,还须经过2年的 “大师傅”培训并考核合格;而要成为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师(包括专业理论课教师和普通文化课教师)必须经过以下培训及实践:必须要通过高中课程结束考试(Abitur);必须要有在中小学20天的适应期,通过适应期才能成为师范生;就读相关大学的师范专业(多为综合性大学,师范专业学制为5年,较其他专业多读1年);师范毕业后要有为期18个月的见习, 18个月的见习期中3/4的时间到职业学校进行见习,1/4的时间到实训中心见习。在职业学校进行见习时主要是听课、备课、参与学校相关活动,如专业活动和专业会议、或参与家长会、与学徒交谈等工作(哪些能参加,哪些不能参加都是有详细的规定),职业学校会为师范生找一个老师进行帮带,让其熟悉学校的专业课程,了解各种设施的位置等。总之,要成为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师须经过20天的适应期、5年的师范教育培训、18个月的见习,都完成并通过后才能成为正式的老师。如此严格的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带来的是职业培训的高质量。

职业学校教师任职期间,每年有5——10天的培训,培训或到企业进行实践、或学习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等,这样可促进教师接轨行业、拓宽视野、提高才能,从而保证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学习后的几点启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有其体制机制上的优势,我们不能简单模仿和克隆,但 “它山之石”还是给我们以启示:

1、要重视现代学徒制的试行

我国现代学徒制的试行,借鉴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引入了企业的参与,我认为,现代学徒制试行中,要注重培训组织上企业和职业院校两个机构的协调配合;要注重培训内容上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的有机契合(做到校企共商教学计划);要注重培训方式上的工学结合(要合理设置学徒在企业实践和在职业院校学习的时间);要注重培训师资上校企两类教师的结合(特别是企业实训教师——师傅的选择,既要注重师傅的专业技能,又要注重师傅的专业知识,还要注重师傅的综合职业素养)。希望,通过现代学徒制的试行,总结出更加适合我国国情的、能真正为企业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体制机制。

2、要充分发挥公共实训基地的作用

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中,企业这一元的功能并不完全由与学徒签订合同的企业来承担,因招收双元制培训学徒的企业超过50%的是中小企业,而很多中小企业在设备、师资上不能保证行业协会要求的双元制学徒培训的质量标准,上世纪70年代起诞生了企业性质的“培训中心”,各培训中心有自己的场所,购置有相关专业的设备,雇用了具备实训教师——师傅资质的教师,主要承担中小企业对应职业(专业)学徒的企业实训培训,这样既减少了企业师资、设备等投入的负担,又较好地保证了学徒的培训质量。我国借鉴了德国“培训中心”的做法,建起了并且还将建设一批“公共实训基地”,但部分“基地”因没有良好的运行机制而作用甚微,有待政府相关部门研究并出台适应省情、市情的运行机制来充分发挥公共实训基地的作用,以促进职业教育培训质量的不断提高。

此次赴德国培训,我映像最深刻且非常认可的是德国对职业教育师资资格认定的高标准和严要求;最大的收获是对双元制教育的特点和内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相信这些都会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校办  陈强  报道)